蛋白質組學領域大咖、德國馬普所 Matthias Mann 發表的綜述性文章[1]中提到:生物學和病理學總是在空間環境中發生。組學技術現在正通過一個大型、多樣且快速增長的工具箱來解決空間維度問題。組織中細胞的空間、高分辨率和分子分析將是未來幾年生物學的主要前沿之一。同時指出基于質譜的無偏空間蛋白質組學技術的發展與潛在應用。 細胞異質性(heterogeneity)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生物學現象,即使看起來相同的細胞,也可能存在顯著異質性。同時細胞間對應的空間背景信息,對于充分了解細胞功能、細胞間相互作用以及細胞異質性的研究也是至關重要的。常規的研究從整個組織或數百萬細胞入手,得到的是一群細胞中信號的平均值,且缺少細胞的空間信息,難以滿足對生命功能深入探究的需要。通過測量空間維度蛋白質組數據,將能更準確地反映特定的細胞功能和狀態。 基于質譜的空間蛋白質組學已經應用在了腫瘤、大腦、肝臟、皮膚等多個研究領域。華大基因質譜平臺在此方向深耕多年,近幾年相繼推出了微量/單細胞蛋白定量、FFPE/LCM 蛋白定量產品。去年發表胃印戒細胞癌空間蛋白組學研究成果[2];今年又發表了結直腸癌空間蛋白組文章[3];目前還在進行腦組織空間蛋白組研究。 空間蛋白組學是結直腸癌發展時序變化研究的「重要推手」[3] 圖 1 結直腸癌空間蛋白組檢測流程 研究背景 結直腸癌是全球發病率和致死率排名第三的常見癌癥。結直腸腫瘤組織(Bulk)由腫瘤細胞(Epithelium)和其周圍的間質(Stroma)構成,間質細胞群(Stroma)即腫瘤微環境為腫瘤發生提供了必要的外在環境。在結直腸癌的分子分型中,間質細胞高度浸潤的亞型存在較差的預后。結直腸癌的發生經歷了正常上皮細胞-腺瘤-腺癌(N-A-C)的發展過程,并伴隨一系列基因突變。在 N-A-C 的時序模型中,其對應的腫瘤微環境也在變化,影響著腫瘤的發生。但相關機制研究較少。本研究利用 LCM 技術和 DIA 定量蛋白質組學方法研究結直腸癌間質的蛋白質表達譜,探究間質在結直腸癌發展時序變化中的蛋白質組表達譜特征。 研究方案 收集癌旁、腺瘤和腺癌三種類型組織樣品,采用 LCM 技術對 Epithelium 和 Stroma 進行切分收集,同時收集 Bulk 樣品,采用 DIA 蛋白定量技術對三種樣品類型進行檢測。最后結合之前結直腸癌研究與序貫模型對 Stroma 進行分析。 圖 2 結直腸癌空間蛋白組部分結果 主要結論 1. 采用 LCM&DIA 的空間蛋白質組技術,可以很好地對 Stroma 和 Epithelium 樣本進行分離研究,其區域的分子特征符合區域的功能特征。 2. 通過對 Stroma 樣本不同時期蛋白質組分析,發現與結直腸癌細胞的逐漸改變不同,微環境的改變主要發生在癌旁-腺瘤時期,而在腺瘤-腺癌中基本不發生改變。 3. 腺瘤/腺癌微環境的主要特征是高度的免疫 T 細胞浸潤,免疫相關功能的顯著激活。 腦組織空間蛋白組研究同步進行中 圖 3 小鼠腦組織空間蛋白組檢測流程 部分研究結果 對 FFPE 小鼠腦組織連續切割 24 個 0.1 mm2 的 LCM 區域,蛋白質覆蓋度~3,500,同時考察了四張連續切片的四個重復之間的相關性,高達 0.99。此外還對 0.05 mm2、0.01 mm2 的區域也進行了檢測,蛋白鑒定數分別~3,000 和~1,600。 華大基因有著多年較為豐富的研究經驗,可以提供從組織切片、到 LCM 切割、質譜上機、信息分析的全流程服務,由專業博士團隊全程指導,采用 timsTOF Pro 高性能質譜儀進行檢測,在鑒定深度、定量穩定性和準確性方面均表現優異。為滿足廣大科研工作者需求,現特推出空間蛋白組學產品: 欲知更多詳情,請聯系華大科技 熱線電話:400-706-6615 郵箱:info@genomics.cn |
本篇內容來源為第三方轉載,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,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系,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。